近日,福布斯中文版發布《2015中國大陸*佳商業城市排行榜》。榜單使用反映城市商業活動及決定未來發展所需要素的指標體系,即人才指數、城市規模指數、消費力指數、客運指數、貨運指數、經營成本指數、私營經濟活力指數、創新指數等八項指標,來綜合觀察中國大陸城市的商業環境及發展潛力,每年有100個城市入選。
在今年的榜單上,廣州蟬聯*首,上海與深圳排名互換,分列第二第三位,延續了前兩年的格局。廣州以均衡的實力繼續*,蟬聯三年首。廣州不僅保持了在客運指數、貨運指數方面的優勢,在人才指數和消費力指數方面也有不錯提升,城市競爭力持續增強。上海厚積薄發,排名上升至第二位。上海2014年的地區GDP總量達到23,561億元,居中國城市,亞洲城市第二。上海的城市規模穩居,消費力指數排名快速提升,經營成本有所下降,城市競爭力更上層樓。深圳的經營成本指數上升、貨運指數下降、私營經濟活力指數下滑給其整體排名帶來壓力,整體排名遺憾下滑一位。但深圳的發展不乏亮點:深圳在創新指數方面繼續保持一;其戰略性新興產業年均增長20%以上,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35%,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接近50%。
廣州到今年已蟬聯3年,其2014年GDP總量為16,707億元,居中國城市第三位,僅次于上海、北京;同比上一年增加8.6%。人才指數得到提升,客運、貨運指數也繼續保持*一的優勢。2014廣州全年港口貨物吞吐量和白云機場旅客吞吐量均保持一定的穩步增長;廣州城市空間布局進一步優化,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推進,海珠環島新型有軌電車試驗段通車,公交及地鐵線路快速增長。三大需求均保持兩位數增長,投資增長較快,消費保持暢旺,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消費力指數快速提升。產業結構繼續調優,城市環境持續改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新業態加快發展,升級步伐加快。其中,生物與健康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進一步延伸。3D打印、工業機器人等新業態加速發展。經營成本指數的下降更有利于促成“千年商都”成為科技創新企業的聚集孵化地。
昆山、江陰、張家港、常熟、義烏分列“中國大陸zui*縣級城市”排行榜前五名。
這份“中國大陸**縣級城市”還顯示,溫州市瑞安、樂清兩個縣級市分別位居第24名、第25名。
入選縣級城市集中在經濟發達的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地區。其中,江蘇有10個入選;浙江有8個入選;山東同時有7個入選;福建、河北各有2個入選;湖南有1個入選。
受去年以來的金融危機的沖擊,在今年的榜單中,江浙滬共有31個城市上榜,其中名次下降的達25個,名次上升的僅5個,溫州是其中之一。
“總的來說,這個排名比較符合溫州的實際。”市統計局相關人士說,去年溫州GDP在全國同類地級城市中排在第10位,在全排在第30位。
根據本次排行榜,zui*商業城市*名依次為: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寧波、北京、南京、無錫、佛山、蘇州。